淺談NPD - 參、極端自戀人格者的主要特徵
.
根據「美國精神醫學學會」出版的《 DSM-5: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(第五版) 》,下面我們列出此種人格的9項主要特徵:
.
1.
慣性誇大自我重要性。
他們會過度地誇大自己的才華與功勞。不論是否擁有相應的成就,他們都期盼能被認為是優勝者、上位者。
.
〈加註〉除了誇大功績,他們還有一些非典型的自戀表達方式,比如:誇大自己的痛苦,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以獲取他人的同情和關注。
.
2.
常沉浸在一些脫離現實的美好幻想中。
他們會進入一個自我想像的世界,專注於想像自己的成功、權勢地位、聰明才智、美貌或理想愛情、……
等,常脫離現實地沉浸於那些內心小劇場之中。
.
3.
認為自己是獨特的。
他們認為自己的獨一無二、與眾不同,該當得到特殊人物、地位崇高者或機構的認定、理解,進而與之交流往來。
.
4.
過度需求讚美,而喜好自我炫耀。
他們對於「收到稱讚」有著過度的需求,也會希望被稱讚得超出他們真實的為人及樣貌,甚至與實情脫節也無妨。
.
5.
過度追求權利感。
他們期望享有「特殊優待」,會不合理地認為自己擁有「特殊權力」及「他人需自發地順從自己」的條件,因而無法顧及他人感受。
.
〈舉例〉一位極端自戀的顧客,可能會在餐廳裡要求特殊待遇(如:要求廚師專門為他準備一道不在菜單上的品項、要求免費贈品、免費加料續杯、特惠折扣、……
等),並且認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。
.
6.
常在人際關係上剝削他人。
他們處理人際關係時是自私的,常以占人便宜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利益需求。為達自己個人目的,會去利用別人、將人們當作「工具人」、…,也不在乎其他人的感受。
.
7.
缺乏「共感」及「同理心」:無法看見或認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。
他們不尊重其他人的個體感受,也不認同其他人的情感需求,常常表現出的是「冷漠」和「不關心」。他們對其他人的痛苦或困難也總是視而不見、漠然地不當一回事。
.
8.
總是在嫉妒別人,或認為別人嫉妒自己。
他們容易因他人的成果或成就而生起嫉妒心,因此也常認為他人會嫉妒自己的表現及成功。
.
9.
不合常理地表現出「高傲的態度」及「傲慢的行為」。
他們可能表現得高高在上,對他人的意見、想法、表現、……
都不屑一顧,對他人沒有尊重。
.
.
.
如上所述,只要一個人,在前面9項特徵中表現出其中的5項,即可判斷為具有「極端自戀人格」的高度傾向。
有些人,雖然沒有符合上述判斷標準,只滿足了其中少數幾項,但他們所展現的,除了「虛榮」、「自負」、「自戀」、……,還有其它上述所未列的人格障礙;那麼這些人,不只是自己本身就存在著很多問題,自傷之餘,他們同時也會對週圍的人們造成傷害。
.
這類「極端自戀族群」,敏感又脆弱。為了維護自己那「脆弱的核心羞恥感」及「表面上虛假的完美形象」,他們會一再地重覆進行「自戀防禦」、並不斷地透過各種方式來掩蓋真實的自己,不敢呈現於眾。
.
我們這篇文章,並不是要給這類人群貼標籤,更不是要歧視、看輕他們;而是希望大家在生活中,若遇到這樣的人,要能夠提高警覺、站穩自我意識,避免對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及影響,才能過上更健康的生活。同時也希望,看到這篇文章的人,如果發覺自己也有著或輕或重的類似問題,能有意願真誠勇敢地面對自己,亦可尋求專業的協助來解決自己內心的問題。
.
自戀人人都有,與身邊的「 自戀型人格障礙(NPD)
」者互動時,常會讓我們有受挫受貶、自尊受損、……
的無力感。除了「最好能遠離他們」、「拉開彼此的距離」之外,就個人「自我提昇」方面,我們也可以把他們當作一面鏡子,觀人省己,藉以反思、修正自己的自戀弱點,同時不忘增強自我內核,便可一步步活出屬於自己的海闊天空、快意人生。
**************
參考資料:
1.《
DSM-5: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(第五版) 》
2.《 自戀也瘋狂:面具下的極端自戀者 》 作者:約瑟夫·布爾戈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