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談NPD - 伍、隱性自戀人格者
NPD ( 自戀型人格障礙 ),主要分為兩種類型:1.「顯性自戀人格者」( Overt Narcissist ),也稱為「浮誇型」自戀者。 2.「隱性自戀人格者」( Covert Narcissist ),也稱為「脆弱型」自戀者。不管是顯性或隱性,NPD共同的問題根源,仍是「內心的自卑感」所帶來的各種低自尊、低價值感受、…… 等;雖然他們的「性格表現」或「人際運用手法」有所不同,目的卻都是為了能夠去吸取或獲得,自身所欠缺不足且「無法自我供給」的各種自戀供養。
顯性自戀者 ( 顯性NPD ) 通常是外向、性格張揚、極具表現力的,作風強勢,也會喜歡自吹自擂,較容易讓人感覺到他們是以自我為中心在考量問題;而隱性自戀者 ( 隱性NPD ) 則常是看起來較為內向、敏感、缺乏自信、容易自怨自艾、……
等的族群。
於外在表現而言,「隱性NPD」雖相對地較為隱祕,但他們內心仍擁有著NPD的核心特徵:高度自我中心與對權力、成就、美貌、…… 等的強烈渴望。所以,他們也常暗自希望或覺得自己是非常特別與重要的,他們的內心戲及幻想的活躍程度完全不亞於高調的顯性NPD;只是他們會在表面上儘量表現得謙和平穩、不過度浮誇,並轉而通過檯面下各種不易被察覺的操縱手段去滿足心中的渴求。
下面我們僅列出一些「常見但不限於所述」的「隱性NPD」特徵及行為模式:
1.
逃避或推卸責任。
他們無法接受問題的責任在於自己,所以必須在其他人身上找到錯誤。由於不在乎他人的感受,他們能夠很自然地合理化自己的行為,並將責任歸咎於他人,甚至先發制人地主動指責他人。
他們經常成為病態的說謊者。許多「隱性NPD」常會不承認自己說過的話、也不承認對別人造成過傷害。對於發生過的事件,他們常會出現「記憶錯置的拼湊」並「轉述予他人」。這可能是一種心理操控手段,也可能是種選擇性遺忘,他們會「自動刪除」不符合自身形象的記憶,就「沒有需要承擔的責任存在」。
2.
典型的雙重標準。
他們評判他人時,總是振振有辭;談到自己,卻會採用不一致的標準。嚴重者也可能失去道德底線、思想邏輯混亂、言語前後矛盾,無法複述或重述自己的觀點。
3.
說是一套,做是另一套。
他們總是言行不一,也容易說話不算話。
〈舉例〉他們也許會主動道歉並「一再地承諾」不會再犯,目的只是為了挽回人們對他們的信任以延續關係,一旦心中那「害怕失去」的危機感解除,他們就會故態復萌。
4.
很會操弄人際關係。
他們可能很擅長控制輿論或帶風向,言談中也常塑造是別人有問題、能力較差或別人不值得信任的整體意象。「背地裡」出賣抹黑他人,能將他們「表面上」所呈現的個人良好形象烘托得更加穩固;而抹黑的目標對象,常是他們嫉妒的人,或是他們個人認定為具有威脅性、有利害關係的人。
〈舉例〉他們會「趁當事人不在場」時,「扭曲式地」主動為別人說明解釋,並「曲解性地」描述事件。「表面上」他們像是「主動為別人」說話的仗義之士,其實卻只是藉此「暗中」損毀別人的形象。
5.
慣用隱祕被動的操控手段。
他們常以隱祕被動的方式操縱他人,以滿足內心的各種需求。
〈舉例〉他們有強烈的「控制欲」及「優越感、特權感」需求,當這些需求受到威脅時,可能會採用「被動攻擊行為」( 例如:突發取消原定計畫、冷暴力、偽裝成讚美的貶低言語、…… 等 ),企圖讓別人心裡不好受。
〈舉例〉他們對於「認可」和「關注」有著病態需求,可能會透過賣慘、傾訴自己所受的委屈、或是示弱貶低自己,來引發人們的惻隱之心及擔憂之情,「讓人主動」去鼓勵讚美和關心遷就他們。
由於隱形的操控並沒有強迫性,心理狀態受到他們控制的人常以為自己是心甘情願的。當體會到有苦說不出時,也難指出他們的錯處。
他們會使用的操控手段,還有諸如:三角測量操縱、飛猴操縱、孤立圍剿、煤氣燈效應、道德綁架、愛的轟炸 ( 糖衣炮彈 )、服從性測試、築牆式溝通、反應式虐待、…… 等。
6.
總在扮演受害者的角色。
他們會自欺欺人地認定,他們被週遭的人們針對,並受到排擠、誹謗迫害和不公平對待;而時常製造混亂,也會是一種對他們有利的危機狀態,都方便他們扮演受害者角色,以獲得人們的關注。
〈舉例〉他們可能主動刺激或指控別人莫須有的事,當別人崩潰並對他們發脾氣,就能強化他們是受害者的形象。這是一種自戀誘餌 ( Narcissistic Baiting ) 的衝突製造手段,特別難被察覺,但可讓自戀者名正言順地扮演受害者形象。
7.
敏感多疑,情緒波動大。
他們常將別人的支字片語解讀為批判及不認可,也常猜忌曲解或妖魔化別人的行為及動機,因此很容易產生暴走的「情緒淹沒反應」。
8.
缺乏邊界感。
他們不尊重別人,也缺乏與人互動的邊界感,時常會測試別人的底線。
〈舉例〉他們會希望別人將時間和心力放在他們身上,不然他們就會感到傷心難過。而一旦他們發現別人可以一再地退讓,就可能進一步去侵犯別人的權益。
「隱性NPD」的生活,其實是痛苦的。這種痛苦,在於他們帶有那些「顯性NPD」所沒有的脆弱、糾結和矛盾。根據「隱性NPD」當下的心理狀態,他們的行為模式也常有許多微妙的變化形式,細節難以盡述,有興趣的人,可以在網路上搜尋更多相關資訊。
社會上不乏具有不同程度「隱性NPD」傾向的人,與之互動往來,是「溫水煮青蛙」的過程,常造成一些本質良善、心性單純、容易心軟的人們,各種精神折磨。若不懂得識別具有NPD傾向的人們並劃清交往界線,那麼最後,善良的好人,也可能因為想協助他們而產生「救世主或聖母情結」;陷入「病態的依賴共生」關係後,就會活在痛苦與矛盾中。
由於「隱性NPD」不像「顯性NPD」 那樣容易辨識,往往是越親近的人,才越能感受到他們身上冷漠、自私、敏感和充滿攻擊性的一面。與NPD相處後,若產生「自我認知錯亂」、以他們的判斷作為思考的依據,就可能讓自己也成為具有高度NPD傾向的「類NPD」了。所以我們需要正視這問題,並適時脫離受到反覆糾纏的不健康人際關係。
面對NPD,不管是「對抗」抑或「討好」,只要我們持續與他們互動,都能夠滿足他們的自戀供應;只有停止接觸並切斷這份供應,才可能減少或不受其影響。如果無法遠離他們,也可考慮「灰石策略 ( Grey Rock Method )」,堅持不隨之起舞、不受其勾引挑釁、不需與他們積極溝通,只要保持被動平淡的簡短回應即可。同時,不要期望對方會改變,尊重並接受對方所選擇成為的人,學會與對方共存、並不再把對方的言行舉止放在心上。
倘若,大家在這篇文章的特徵描述中,看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。那麼,如【參、極端自戀人格者的主要特徵】文末所述,我們一樣是開放地看待與祝福。只要有心改變,選擇與創造,都在我們每個當下的決定。「真正的NPD」是缺乏自我洞察力的,「具有NPD傾向者」與「真正的NPD」差別在此。
1. 【科普+實用】「為甚麼我永遠都不夠好?為甚麼我永遠不快樂?」也許你是被自戀虐待和精神虐待了而不自知
2. 隱性自戀者是什麼?治療師教你如何辨識及應對
3. 如何判斷是性格內向,還是隱性自戀?給隱性自戀者的療癒手冊
4. 自戀型人格│自戀型人格障礙影響
5.
自戀狂出招:拋棄
6.
為什麼 NPD 經常不承認自己說過的話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